1、废气防治措施 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包括原料系统废气、玻璃窑炉废气,废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氟化物、氯化氢、锑及其化合物、氨气。无组织废气主要为原料、生产车间未收集废气、煤气站逸散废气、储罐大小呼吸产生的无组织废气等。 (1)玻璃熔炉废气 玻璃熔炉废气主要为玻璃熔窑熔化工序产生的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氟化物、氯化氢、锑及其化合物、氨气。玻璃窑炉废气经管道收集,采用“SCR脱硝+双碱湿法脱硫+静电湿法除尘”处理后通过1根50m高烟囱(DA002)排放。外排废气中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氟化物、氯化氢、锑及其化合物、氨气可满足《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26453—2022)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。 (2)原料系统废气 原料系统废气主要包括转运、上料投料、配料称重、混料及碎玻璃系统(掰边、落料、破碎)工序产生的颗粒物。转运、上料投料废气经集气罩负压收集,配料称重、混料、玻璃破碎系统经管道负压收集,分别采用“布袋除尘器”处理后,通过各分管汇至1根15m高主管道排气筒(DA001)排放。外排废气中颗粒物可满足《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26453—2022)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。 (3)无组织废气 通过加强设备密封性能、定期对密闭式负压收集器检修、加强生产车间通风换气、加强运行管理和环境管理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、节能降耗、在生产车间周围及厂区四周进行植被绿化等措施,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。无组织排放的氨、硫化氢满足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4555—93)浓度限值要求,颗粒物满足《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26453—2022)表B.1厂区内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及满足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16297—1996)表2中厂界无组织排放限值,CO 满足参照执行的《固定污染源一氧化碳排放标准》(DB13/487—2002 )污染物排放标准值。 在玻璃窑炉废气排放口安装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在线监测装置,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联网。 (4)碳减排措施 通过选用节能设备,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;合理布局,力求使工艺流程顺畅,运距短捷,节约能源;加强生产运行管理,减少工序中原料、燃料消耗;按照《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》要求实行各生产线、工段耗能专人管理,建立合理奖罚制度,并严格执行,确保节能降耗减碳工作落到实处。 2、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(7.03m3/d,均为清净下水,其中炉窑系统冷却排污水0.5m3/d、余热锅炉系统排污水1.92m3/d、软水制备浓水4.61m3/d)、初期雨水(360m3/次)和生活污水(12.16m3/d)。 初期雨水经“絮凝沉淀”处理,生活污水经“隔油池+化粪池”处理达到分宜县城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,与生产废水一并排入分宜县城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,尾水达到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918—2002)一级A标准后排入水东小溪,最后汇入袁河。 3、噪声防治措施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、优化平面布置,对高噪声设备采用消声、减震及设置隔声操作间、设置绿化带等措施后,厂界噪声可达到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12348—2008)3类标准要求,东南侧敏感点罗家可满足《声环境质量标准》(GB3096—2008)2类标准要求。 4、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:废脱硝催化剂、废矿物油、废焦油渣等危险废物;废脱硫石膏、废包装袋、不合格玻璃产品、废布袋、除尘器收集粉尘、煤灰渣、废耐火材料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;生活垃圾。 项目各类危险废物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或综合利用;不合格玻璃产品和除尘器粉尘回用于生产,废脱硫石膏、废包装袋、废布袋、煤灰渣、废耐火材料等定期外售综合利用。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。 项目一般固废暂存依托现有1个一般固废暂存间(面积700m2),危险废物暂存依托现有1个危废暂存库(面积25m2)。危废暂存库严格按照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》(GB18597—2023)要求进行设计、建造和管理,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按照《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》(HJ1276—2022)相关要求设置。一般固废暂存间按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》(GB18599—2020)要求设计、建造和管理。 5、地下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为防止项目废水、固废、物料等下渗对厂区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,煤气发生炉水封处、储罐等设备均采取地上式,原料、固体废物均堆放在库房内,不设置露天堆场;选用优质设备和管件并加强管理和维护;按照“源头控制、分区防治、污染监控、应急响应”原则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,生产区进行地面硬化,对重点防治区(危废暂存库、氨水罐区、事故应急池、危化品仓库、隔油+化粪池、煤气发生炉及水封水区、脱硫区)及废水收集、输送、处理、排放系统进行防腐防渗处理;加强日常环境管理,严格控制设备和管道跑、冒、滴、漏现象。同时,在厂区设置1处地下水监测井(氨水储罐及煤气发生炉南侧),监测因子为氨氮、耗氧量、石油类、酚类(以苯酚计);在厂区设置3个土壤监测点(厂区危废暂存间表层采样点、氨水储罐区附近表层采样点、煤气发生炉区深层采样点),监测因子为pH、石油烃、氟化物、锑及其化合物、酚类(以苯酚计)等,定期对土壤及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,及时掌控企业生产对土壤、地下水的影响程度,一旦出现土壤、地下水污染问题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查找渗漏源,并采取有效补漏措施,避免扩大地下水和土壤污染。 6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为防止环境风险事故,拟采取以下措施:一是落实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,加强设备、管道的密封性和车间通风,经常检查易造成腐蚀的部位,加强设备预防性维修,防止有害物质“跑冒滴漏”,氨水等危化品储罐贮存区设置围堰并设置泄漏检测与报警装置,煤气发生炉水封处、储罐等设备采取地上式;厂区设置1座初期雨水池(设置自动切换装置,初期雨水收集后应在五天内处理完成),初期雨水池定期清掏污泥;设置1座事故应急池(设为地下式,废水能自流进入,可视化、日常保持空置状态),一旦发生泄漏事故,及时收集泄漏氨水及生产废水,杜绝事故废水直接排放。二是加强废脱硝催化剂、废焦油渣等危险废物的运输、贮存管理,做好锑及其化合物原料间和危废暂存库的防雨、防水工作,确保不发生火灾、不产生“二次污染”。三是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,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。四是设置备用风机和水泵,设备损坏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时应立即停产,及时抢修。 |